五虎上将这词是《三国演义》里说的,具体或许是因为《三国志》把关张马黄赵立传在了一起。事实上刘备称汉中王后 ,关羽等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唯独没有赵云,可见赵云确实弱一些,而且独自带兵打仗的能力差一些。赵云按照实力来说,应该被排除在五虎之外。
(出题者配图,《三国》中的魏延)
那是怎么回事呢?陈寿是什么逻辑?
魏延有单独立传吗?没有。
来看看刘封,因罪(关羽一案,孟达一案,申仪一案)并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被刘备赐死;李严,李严成为诸葛亮副手之后,结果是被诸葛亮排挤(过程也有争议);杨仪,魏延死的后续发布不当言论,获罪。
还有两人大家不熟悉,一个叫刘琰,他不管职务,被诸葛亮批评,之后他承认错误,诸葛亮让他回成都,一次他认为妻子同刘禅私通,打了妻子并驱逐出去,妻子告了他,他背判入狱;一个叫廖立,他自认为是诸葛亮第二,但身份在李严之下,内心不爽,后被诸葛亮罢官。
(笔者手绘,黄忠)
所以陈寿的《三国志》的逻辑,个人推测,关张等人是追随先主的,没什么争议的人,列为一传。魏延有争议,而且算是被诸葛亮拿下,故而放在另一个传里面!
我个人认为,魏延完全可以排在五虎将之首或第二(赵云与之平齐)。即便就演义来看的话,五虎将里能拿的出手的人并不是关、张、马。
首先,关羽、张飞、马超在性格上有致命缺陷,关羽睥睨群雄,唯我独尊的态度导致了荆州失守,这是毋庸置疑的。张飞鞭挞士卒还把他们就在身边,最终导致杀身之祸。马超为人不义,且容易被离间,镇守蛮族不成问题,真打起来,未必打的过曹、孙手下的将领(渭水一战只是放大了马超的胜利,最终他是失败逃走的)。魏延相对来说就稳重很多,镇守汉中多年足以说明刘备对他的信任。
其次,作为将领就不能单看武艺,像张辽镇守合肥,陆逊火烧连营,靠的都不是单纯的武力,更多的是智慧。关、张、马基本上没什么智慧可言,关羽的水淹七军吹嘘成分太多,张飞智取瓦口关,多少也有些演义的成分,马超基本没智商。魏延相对来说好一些,但是魏延长期被诸葛亮压着,也就没什么大的建树,但就子午谷奇谋来看,魏延确实有点实力,另外,如果是魏延和王平守街亭,我想街亭未必失守。
综合以上两点,五虎上将只不过是亲疏排名,不能算实力。另外,五虎上将还有一说是关张魏马黄。
另,黄忠也是很厉害,不过定军山一战,***出谋划策较多,所以没往上写。
魏延鼎盛时期当然是可以排进蜀汉前五的。我们可以详细评点一下五虎将的战绩:
关羽,当之无愧的五虎将之首,个人武艺十分高强,曾有万军之中斩颜良的壮举,带兵能力也有口皆碑,曹魏程昱等人都说“蜀之名将唯羽”,诸葛亮敢放心的让他镇守荆州,虽然最后没守住,也可以说是具有方面之才。自己作战则先有水淹七军,消灭于禁、庞德等七军,如果说这还是运气,不是硬仗的话,那襄阳城外击败曹仁,逼曹仁固守樊城,就是军事才能的体现了。所以关羽肯定是蜀汉名将,说是第一也不为过。
张飞,快速成长的蜀汉名将。张飞出道之初除了勇猛乏善可陈,还一度丢了刘备初期的据点徐州。但是跟着刘备、关羽走南闯北的过程中,其军事才能也在历练中逐渐增长,巅峰时期就是在刘备入蜀之后,曹操夺取汉中,派名将张郃来争夺巴中,张飞在宕渠正面战场上大败张郃,算是完成了到名将的飞跃。张飞肯定也是蜀汉名将,地位无可动摇。
赵云本是刘备的尖兵队长,很多战斗应该是参加了的但没记载而已,最出彩的就是汉水之战用空营计逼退了曹军,但毕竟没有主打过什么大仗,他的地位,魏延是可以挑战的。
黄忠跟赵云差不多,是靠勇猛而非统率力立身于刘备军中,黄忠参加了入川的一系列战役,尖峰时刻是在定军山之战中阵斩曹军大将夏侯渊,但也还是当偏将使用,没有独立掌军,所谓“爪牙之任”。
马超原本是一镇诸侯,统帅关中、凉州将帅,跟曹操、夏侯渊打过多次,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绝对是曹氏的劲敌,名将是够格的。
魏延则在大家都以为刘备会用张飞当汉中太守时,刘备却偏偏选了魏延,说明魏延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后来魏延又进了子午谷之谋,有自信跟诸葛亮分路统兵,也是蜀汉后期有数的大将,挤掉赵云、黄忠里面的一个,是完全可以的。
这个问题问的好,魏延,字文长,身高七尺,面若重枣,蜀汉中后期大将,对刘备忠心耿耿,斩冷苞,灭王双,入成都,平南蛮,立下汗马功劳,后进直取长安之计,没被诸葛***用,后诸葛死后起兵造反,被马岱斩于马下。
我认为魏延是忠臣,可以说,当时如果有“六虎上将”这一说,那魏延肯定排在第六位。 魏延,字文长,身高七尺,面若重枣,蜀汉中后期大将,对刘备忠心耿耿,后进“子午谷奇谋”直取长安之计。由于风险太大,未被诸葛亮***用。但是也体现出“出奇制胜”这一方面,也能看出来,也很会用兵。诸葛亮死后只因为杨仪掌握兵权不服他领军,为了夺兵权而被误认为谋反,最后怨死。 并且诸葛亮也看出来魏延肯定不是反贼,只不过用兵上善出险计,和用兵谨慎的丞相不是一条心,所以很受排挤。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五虎上将”不是官方说法,也不是职务安排,体现的是这些将领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五虎上将”只是一个历史概念。
能入选“五虎上将”大概有2个标准:一是战功,二是担负的实际作用。至于资历和担任过的最高军职等因素倒不是最重要的,在刘备集团中资历很高的麋氏兄弟以及在蜀汉担任过非常高军职的刘琰、吴壹等人并没有入选。
具体到魏延,在他鼎盛时期完全满足以上2个条件,与“五虎上将”中的将领们相比并不逊色多少。
论战功,魏延在平定益州中的立过很多功劳,镇守汉中更功不可没
魏延的资历并不是很老,他是在荆州期间加入刘备阵营的,仅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进入益州,也就是仅仅是个上校团长或大校旅长什么的,与黄忠的副军长相比有不小差距。
但魏延在夺取益州之战中立下不少战功,他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当时刘备所部兵不满万,孤军无粮,刘璋派遣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前来围攻,魏延、黄忠等人反而大破刘璋军,刘备后来分遣黄忠、魏延率军平定广汉郡,魏延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
牙门将军不是杂号将军,而是“牙门将”的意思,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被火线提拔,担任的就是此职,它虽然低于杂号将军,比偏将军还要再低一些,但对魏延来说已要相当不简单了,说明魏延在此期间立下的功劳不少。镇守汉中以后,魏延守住了这个重要地方,没有出现什么闪失,这一点也不容易。
论实际作用,魏延在蜀汉的地位仅次于关羽
刘备提拔魏延镇守汉中,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同时又有“勇略”,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
当时刘备手中有3块重要地盘,除成都周边的益州外,荆州和汉中各有一块,这也是隆中对策成功的关键,荆州由关羽镇守,汉中由魏延镇守,从这个意义上说,魏延此时的重要性超过了马超、黄忠和赵云,甚至也超过了张飞。
如果魏延最终不以“反叛”被定案,入选“五虎上将”是情理之中的事
魏延最终没有入选“五虎上将”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最后的结局,在与杨仪等人的内斗中,魏延输给了杨仪,包括蒋琬在内大家都站在杨仪的一边,结果魏延被定性成了“反贼”。
有这个定性,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魏延本事再大、功劳再多也入不了蜀法的功臣榜,更不可能出现在“五虎上将”的行列里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mdw.com/post/7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