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中之王是马肉,饭中之王是纳仁”,这是哈萨克族的一句俗语。纳仁在哈萨克语中称“缩恒木”,虽然现在纳仁已经成为新疆很多民族的家常饭,但是纳仁还是保留了那种古老游牧民族食物的味道。是将面团擀成很薄面片(我们说的皮带面),和肉片一起煮,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牧区特色。这种美食也叫手抓羊肉面。
我这是我在哈萨克餐厅吃的熏马肉纳仁
现在纳仁有很多种,有用羊肉、马肉、牛肉煮的,但现在,熏马肉、马肠子、熏鹅肉也可以做纳仁,里面还会加胡萝卜、土豆等材料,而且味道也是各具特色。纳仁的叫法一般就以里面的食材来叫的,要是去餐厅吃纳仁,菜单上面就是,羊肉纳仁、马肉纳仁、熏马肠纳仁等等。不管怎么做,都不改用羊肉汤煮面片,(皮牙子)洋葱丝做配菜一起吃的。纳仁一般爱和奶茶一起吃的,因为奶茶可以去油腻。
今天我就是分享我做的两种纳仁,第一种是羊肉纳仁
主料:面粉、新鲜羊排
辅料:洋葱、盐、胡椒粉
做法:1、面粉里加盐水和成光滑的面团,用保鲜袋包好,醒30分钟以上
2、把新鲜羊排切块,洋葱切丝,煲里加凉水,加羊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一定得撇干净,转小火炖80分钟左右,炖到羊排熟透、加盐拌均匀煮1分钟即可
若不是懒惰,我或许会成为一优秀的厨子。前段时间和朋友们去阿勒泰路一家伊犁风味餐厅吃了几次那仁,味道极佳。那家店老板人极热情也极厚道,为回应老板的热情,我向他讨教了那仁的做法。
正巧前几天有朋友从伊犁给带来了熏马肉和马肠子,我便有了一试身手的机会。先把马肉煮到锅里,然后去菜店买了一个皮芽子,三个螺丝椒,一包和好的面。
皮芽子、螺丝椒洗净,切丁,把煮熟的熏马肉切成薄片备用,然后烧开水,下面,面片的宽窄随个人喜好。
把煮好的面片盛到大一点的盘子里,上面放皮芽子丁、辣椒丁和肉片,再把烧热的肉汤浇在上面即可。
我做得那仁味道和那家餐厅的一模一样。有两点不一样,一是我没有圆形的大铁盘;二是我创造性的加了青椒丁。还有,汤浇的有点多了。
就这么简单。
1.新疆囊
新疆囊,是新疆人的主食,也是零食,它的种类和口味细分起来又有上百种。尤其在***尔族农家,几乎每户家里都有一个囊坑。而且每个***尔族男人必须学会的本领就是大馕。据说每户人家里的“馕戳”是不同的,这不仅代表着家族的特色,也是家族的徽章,意义重大。
2.油塔子丸子汤
油塔子是西北***人发明的面油食品,它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最早是由一个有钱的***厨师在蒸油香的基础上发明而来。油塔子,色白油亮,面薄如纸,层次很多,香软可口。不过新疆人吃油塔子一定会配上丸子汤,这似乎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搭配。
3.面肺子和米肠子
面肺子米肠子绝对是新***一无二的特色小吃,出了新疆几乎吃不到。它是用面粉洗出面筋,然后和羊下水,包括羊肝、羊心、羊肠还有混入大米等调味料而制成的。在新疆看到这样的小吃摊真的是感觉很壮观,如此特别的小吃真的是不得尝。
1.新疆羊肉串
2.新疆大盘鸡
3.新疆烤全羊
4.伊犁熏马肉
5.新疆椒麻鸡
6.新疆手抓羊肉
7.新疆胡辣羊蹄
9.石河子凉皮子
10.新疆过油肉拌面。
北疆,整个新疆的美食都比较多,能够显示出西北人的粗旷和豪气,还有烤鱼,烤包子等等一大堆美食,有机会的话来新疆品尝。
1、大盘鸡
正宗的大盘鸡,鸡之大,一锅顿不下。
比肩膀都宽的大盘鸡一上桌,
妥妥的3-4人份,肥嫩的鸡块配上浓厚的酱汁,
还有粉粉面面的特产土豆,
这才是北方人心中的“硬菜”。
吃完鸡,汤汁里倒一盘劲道的裤带面,
根根挂汁,这才叫爽。
2、红柳烤串
和新疆正宗的红柳烤串比起来,
北疆即新疆的北部,即天山以北为北疆。 包括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昌吉***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北疆十大特色菜是北疆烤全羊、胡辣羊蹄、戈壁烤鱼、九碗三行宴、架子肉、北疆大盘鸡、北疆椒麻鸡、馕包肉。
1.新疆大盘鸡
新疆大盘鸡又被称为沙湾大盘鸡、辣子超级、是于20世纪80年代源自于新疆公路边饭店,利用鸡块和土豆炒炖而成,会配合上新疆皮带面搭配使用的新疆特色美食,是具有辣中带香、色彩鲜艳、爽滑麻辣口味特点的餐桌佳品。
2.新疆烤全羊
新疆烤全羊这个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新疆代表名菜,是在新疆***尔族餐饮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菜肴,在烤制时会利用新疆本地上好的羯羊配合上调好的糊状汁制经过蜜蜂焖烤一小时制成,具有肉质细腻、鲜嫩无比特点的新疆招待贵宾和重要客人的菜肴。
3.新疆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这道备受蒙古、回、藏、哈萨克和***尔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是有着近千年的历史,以羊腰窝肉、香菜为主要原料经过煮制而成的新疆知名菜品,并会沾上辣椒面等配料一同食用。
哈萨克羊排是哈萨克族传统的美食之一,制作方法简单。首先将羊排切成小块,用盐、黑胡椒、孜然和辣椒粉等调味料腌制20分钟。
然后在平底锅中热油,将腌制好的羊排块放入锅中煎炸至金***。
最后,将煎好的羊排块放在盘子中,撒上香菜和洋葱碎即可。这道美食口感鲜美,香气扑鼻,是哈萨克族家庭聚会和节日宴席的必备佳肴。
在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里,“巴塔”(即祝福词)无处不在,无时不说。如从婴儿降生、取名到婚嫁,从宰畜、用饭到出外办事、搬迁异地,从过生日到节庆等,人们都很自然地把致“巴塔”作为重要的礼仪,以此表达对人、对事物的良好祝愿。针对不同的对象,“巴塔”的祝福内容也不同,如到别人家做客,饭前饭后致“巴塔”,内容是:“愿你的锅里油水不断,求你的餐布(餐桌)美食常在,祝你的全家幸福美满”。哈萨克人坚信“巴塔”的力量是神秘而强大的,有谚语这样说道:“雨水染绿大地,巴塔成就英雄”、“美好的巴塔能让一个人走好运,没有了巴塔却使一个人遭厄运”。
在哈萨克人聚居的地方,老年人不论男女与贫富,都非常受人尊重。晚辈们见到他们,要行礼问候,用“阿克萨哈勒”(老人家)、“阿帕”(大妈)等尊称代替其名。老人说话时,晚辈们决不可以打断插话,更不能在他们面前抽烟喝酒。老人下马时,晚辈要出来迎接,扶其下马,并把马拴好。进房时,要让老人先进,并坐屋子的上方正中位置。吃肉时,要把羊头、羊腿端给老人享用。
撒喜礼仪贯穿哈萨克人的整个一生。婴儿出生要恭喜,男婚女嫁要道贺等等,只要有值得喜庆的大事小事,都会有妇女拿着一把把或一盘盘的喜糖、奶疙瘩、包尔沙克等美味干食,不时地抛洒向欢乐的人群,以示有喜同乐、有福同享,喜事不断。人们会纷纷接住带喜气的糖果,争先抢吃“撒喜吾”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mdw.com/post/7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