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拙政园
主要景点: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兰雪堂、缀云峰、倒影楼、留听阁。
2、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主要景点:剑池、西山庙、虎丘塔、千人石、西溪环翠、小武当。
3、沧浪亭
以下几行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一句关于苏州四月景色的诗句,非常脍炙人口:
苏州东吴,乃江南之会稽郡也,有金阊、玉茑之园,青渭荡、蓝田亭之池。
这句诗描绘了在苏州河周围,处处花开,游人如织,景色优美的情景,其中的“金阊、玉茑”指的是苏州园林中的经典景点,而“青渭荡、蓝田亭”则有水波荡漾、鸟语花香、池畔斜阳的美好场景。这句诗用简短清晰的语言描绘出苏州四月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和恬静。
有些诗句,第一眼看上去没什么,文字也很简单,可是细细品味,越看越有味道,意境也非常美。
每次看到颇为壮观的瀑布,我都会想起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与之对比,可是至今现实中还没有一处的瀑布让我觉得它配得上这句诗词。水流从“三千尺”倾泻而下,好似一条“***”从天而降。诗人用简单的文字就夸张地把瀑布的动态、形态写得如何壮观美丽,真是又生动又贴切。
这两句诗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孤独和悲壮。这首千古名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想要理解作者写的诗,必然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公元737年,唐玄宗任命王维出使塞上,慰问军队,视察军情,看似委以重任,实则被排挤出廷。作者借着描写大漠的奇丽风光,进而抒发自己内心愤怒而不得已的感受。由此看出,诗人是有志之士,只是现实不从人愿。
写女子相思之苦的诗词不少,唯独这首深得我心。这首诗词讲的是女子梳妆完毕,独自倚楼而望,但是直到太阳下山,千帆过尽,都不见***归来。诗词短短四句,意境和画面感都很强烈,将一个女子从翘首以盼,到一再失望,继续等待,最后彻底绝望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尽显女子的闺阁之愁。这首《梦江南》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温的诗与李商隐齐名,词与韦庄齐名。温精通音律,词风对后人影响很大。
记得上高中时读课外书,读过一首明朝唐寅的诗,名字叫做《把酒对月歌》,那首诗里句句有李白,当时就惊为天人,心里想怎么还有这般才华的人?整首诗通俗易懂,并不难理解,让人佩服的是作者的洒脱不羁和超然世外的人生态度。我们先欣赏一下整首诗:
把酒对月歌
明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这首诗的作者唐寅(1470—1523),字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他科场失意,落拓半生,却玩世不恭,才华横溢,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公元1507年在苏州城内桃花坞筑桃花庵,日日与好友在此饮酒,这首诗就是这时候创作的。
这首诗前六句为第一小节,我们都知道李白一生爱月,写过许多咏月的诗:如我们熟知的《把酒问月》,《月下独酌》等。这一小节就是赞美李白善于写明月,明月自古就有,却只有李白能写出明月的神韵。虽然李白早已仙逝,但是他吟诵明月的诗篇流传至今。中间四句为第二小节,表达了自己要向李白学习的愿望,希望成仙的李白和明月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愿,自己不但要学习李白善于写明月的诗篇,还要学习李白善于饮酒的狂放性格。最后六句是第三小节,写自己虽然没有李白那样的才情,但一定要像李白那样有傲骨,不巴结权贵,不追求功名,在姑苏城外的茅屋里,自娱自乐,逍遥自在,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这首诗借歌咏李白和明月,表达了作者蔑视权贵,倜傥不群、豪放飘逸的性格和精神。作者羡慕李白,却不知自己这首诗的风格已经直逼李白,颇有诗仙遗风,令后来人赞叹不已。
首先,我对提问者有一个提问:惊为天人是什么意思?我百度了一下,(见到某人或听闻某人时)非常惊讶,以为只有神仙才能达到他的状态或程度。1,指对人的容貌大为惊讶。2,有时也对某人的技术或手艺大为赞扬,比喻技艺高超手艺精湛。所以,这个提问有病。
其次,我想说说我最有印象的一首古诗,甚至有可能是留存最古老的诗,《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出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今译:
砍断竹子劈成片,弯成弹弓装上弹。
发射泥丸快如飞,猎取鸟兽作美餐。
短短八个字,一幅幅画面跃然而出,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团结乐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对“飞土”的解释比较一致,就是用竹片做成的弹弓发射泥丸,我的疑虑是,那么原始粗糙的弹弓发射“泥丸”能对野兽造成多大的伤害?如果“飞土”是说尘土飞扬不会更恰当吗?受伤的猎物东奔西突,人们奋力追逐,地面腾起遮天尘雾。人们抓住了猎物,生起了篝火,载歌载舞,口里就唱着这首《弹歌》
断竹,续竹;
我读过的古诗,这首就是: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古歌谣《箜篌引》)
引是歌曲的意思。箜篌是一种乐器,比瑟要小。“当奈”有的版本作“其奈”。《古今注》曰:“朝鲜卒霍里子高,晨起划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其妻援箜篌而鼓之,作无渡河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语其妻丽玉,丽玉伤之,乃作箜篌而写其声,名曰《箜篌引》。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是乐府中的名篇。崔豹的《古今注》对此事有详细记载。
诗的意思是说:你无船,也无本领可渡河,而你却渡河了,结果掉入河里死去。你啊!为的是什么?
在汉乐府民歌里,这是一首非常精短、十分感人、令人唏嘘的叙事诗。它只有四句,短短十六个字。虽然它字数不多,叙事简略,却给人以十分丰富、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
丈夫为什么要去渡河,非要去渡河不可吗?为谋生?为情感?或者什么都不为,只是一时冲动?这是一个哀伤凄婉悱恻的故事,而它没有交代的却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后来,人们常用“公无渡河”这一诗题讽喻身罹险境,危在旦夕,却执迷不悟,不听劝谏,致使灾难发生。以此为题生发出许多名篇,自汉以后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代诗人均有以《公无渡河》为题的诗作,这些诗各有特色,各有千秋,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感兴趣的不妨找来一读。
李白诗《将进酒》绝对是经典,试想一个诗人因为仕途受挫,弃官行走江湖,遇到一些好友时酒后诗兴***,在醉酒状态能写出伟大作品的除了王羲之《兰亭序》的恐怕只有李白的《将进酒》了。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读: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mdw.com/post/7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