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正文

中国传统美食饺子,中国的美食文化饺子

  1. 饺子是什么菜系?
  2. 包饺子的习俗?
  3. 饺子是哪个朝代发明的,最初是用来干什么的?

饺子什么菜系?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东汉时期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用。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包饺子的习俗?

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有在年节包水饺的习俗。我国东北三省,即: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更是每逢年节,必包饺子吃。一家人和来客,一走动手,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尤其是饺子熟了,家人和亲友吃着香喷喷的水饺,谈天说地,彼此祝福时,那种无比的幸福,真的妙不可言!

饺子主要有以下两种习俗:
第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第二,饺子有馅,便于人们将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金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中国传统美食饺子,中国的美食文化饺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民间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据说是由张仲景发明,当时伤寒流行,百姓饥寒交迫。病死的,饿死的人非常多,张仲景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决定设医棚,舍药救伤。

中国传统美食饺子,中国的美食文化饺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仲景舍的就是驱寒娇耳汤,把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并且切碎作为馅,然后再用面皮包裹成似耳朵状,下锅煮熟分给百姓。百姓从冬至吃到了除夕,抵抗了严寒,迎来了新年。为了纪念张仲景的伟大功德,大年初一,新年伊始,人们包饺子来庆祝和纪念。

包饺子是指团圆,比如过年过节。北方特爱包饺子,一般是下锅煮来吃,俗称小饺,韭菜馅比较常见,其它口味的还有***馅,香菇馅,西红柿馅,芽菜馅,粉丝馅等。只要是自已喜欢的都可以做馅。

有些年三十还会把一大锅饺子里放一枚硬币或其它寓意的小东西在其中一个饺子里,谁吃到谁就有好运。

中国传统美食饺子,中国的美食文化饺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饺子是哪个朝代发明的,最初是用来干什么的?

东汉

是我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而且初衷并非作为食物,而是作为药用,在东汉末期,全国闹瘟疫,天气寒冷,很多老百姓被疾病侵染,天寒地冻,很多人都把耳冻伤了,张仲景为了缓解这一病状,便用面团揉成褶子模样下锅,在锅里加入很多驱寒的中药,药名就叫祛寒娇耳汤,面团像耳朵,被称为娇耳,人们为了感恩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饺子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最初也是用来吃的。

起源: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另说:春秋时期的水饺在东夷地区薛国(今山东滕州)墓葬中发现,说明这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于我国古代的东夷地区。

简介:饺子,又名水饺,原名“娇耳”,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南方地区也普遍有饺子这一食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