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丹巴小金旅游攻略,丹巴小金旅游攻略大全

  1. 丹巴到小金旅游攻略?
  2. 丹巴最佳旅游时间?
  3. 11.2-11.3号去四姑娘山,景色如何?

丹巴小金旅游攻略

丹巴到小金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旅游线路,以下是一些旅游攻略供您参考:

1. 交通可以选择自驾或者包车前往,也可以在成都康定等地租车或者乘坐长途汽车前往。自驾路线:从丹巴县城出发,经过泸定县,再到小金县。路程大约为400公里需要6-7小时左右。

2. 住宿:沿途有很多美丽的藏式民宿客栈,可以选择在当地住宿。如果想要体验更加原汁原味的藏式风情,可以选择住在当地的帐篷里。

丹巴小金旅游攻略,丹巴小金旅游攻略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美食:沿途可以品尝到很多地道的藏式美食,比如酥油茶、糌粑、藏餐等等。在小金县还可以尝试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牦牛肉干巴。

4. 景点:沿途有很多美丽的景点,比如丹巴的墨石公园、色达的五明佛学院、小金的雅砻江大峡谷等等。在小金县还可以去看看当地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和小金县城的古城墙。

5. 注意事项: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行驶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疲劳驾驶。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自然***。

丹巴小金旅游攻略,丹巴小金旅游攻略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希望以上攻略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旅途愉快!

丹巴最佳旅游时间

丹巴适合3-5月,9-10月去旅游。每年3月中旬到5月,丹巴山绿花开,一片春意盎然。9月到10月,碉楼挂满金黄的玉米,一片丰收景象,都是去丹巴的最好时节。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幅员面积5649平方公里,境内高山对峙,峰峦重叠,峡谷深邃,景色独特。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700-5521米,县城位于大渡河畔的章谷镇,海拔1800米。全县辖15个乡(镇),总人口56829人,是一个以藏、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丹巴小金旅游攻略,丹巴小金旅游攻略大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丹巴县向东可进入四姑娘山风景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和黄龙、九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朝南可进入情歌的故乡——康定和泸定桥、海螺沟冰川公园;往西还可进入大香格里拉环线,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和主要景区之一。

丹巴县幅员5649平方公里,境内高山对峙,峰峦重叠,峡谷深邃,景色独特。丹巴县城位于大渡河畔的章谷镇,海拔1860米,距州府康定137 公里,距成都368公里。全县总人口61000余人,辖14个乡1个镇,是一个以藏、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丹巴适合3-5月,9-10月去旅游。每年3月中旬到5月,丹巴山绿花开,一片春意盎然。9月到10月,碉楼挂满金黄的玉米,一片丰收景象,都是去丹巴的最好时节。春天的丹巴,是我最喜欢的季节,丹巴旅途上,桃花、梨花、油菜花相继盛开,是一幕春天的气息。不少游人也因花而来。

11.2-11.3号去四姑娘山,景色如何?

我们22号去了九寨沟,23号到达四姑娘山,却听到一个令人伤感的消息,18号有一位游客刚从四姑娘山坠亡,希望逝者安息,也希望出来旅游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景区相关规定。言归正传吧。

四姑娘山——蜀山之后,也被称为“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她由绵延不断的四座山峰组成,最高的幺姑娘山海拔6250米。

四姑娘山雄峻奇异的山峰,鬼斧神工的地貌,丰富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东方圣山,使她成为观光者的胜地、登山者的天堂、徒步人的迷宫、摄影家的乐园

我们在猫鼻梁暂停下来,这里坐落着硕大的四姑娘山的标志。从这里可以遥遥的看见远处的雪峰,蔚为壮观。而这一字排列的山峰就是著名的四姑娘山的主峰们--大峰、二峰、三峰及海拔6250米的幺妹峰!猫鼻梁观景处,被誉为最好的四姑娘山观景点以及摄影点,在这里停车驻步的人很多,皆为留下数张美轮美奂的图片!

继续往前,我们进入了四姑娘山景区里的双桥沟。一路上导游美女给我们讲解着这里的美丽传说故事,但我却没有仔细去聆听,因为窗外的美景已经占据了我的眼睛,我不想放过这里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在这里没有最美只有更美,这蓝天如油画调色一般,白云如轻挂在画布上的一抹白。而这里的雪山更是神韵惊人,即使没有那些传说,我也相信这些如注神力。

如果仅仅是雪山,我想四姑娘山的名声绝不会有如此的雷鸣贯耳。川西的景色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山水互傍。双桥沟里的景色也不例外,这里的水也是颇有特色。虽然它不像九寨的水那样色彩斑斓,但这里的水更显得生机蓬勃。山川之间的一滩湖泊,山林的倒影清晰的刻在水面,没有哪个大家能把这里的景色悉数描绘,因为它们千姿百态却毫不刻板,灵气由此而孕!

到了四姑娘山,人们都会前往离那里不远处的夹金山。

夹金山主峰海拔为4930米,与四姑娘山相比,不算高大。

但它却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