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正文

元朝美食,元朝美食图片

  1. 元代云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如何?
  2. 麻食的来历?

元代云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如何?

元朝在云南建立了行省,云南开始步入内地化的时期。由于在农业地区广泛开展军民屯田,云南行省的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尤以滇池地区最为发达。但当时的人称这一地区是“墟落之间,牛马成群”。马可波罗曾说:“中庆城颇有米麦,但当地百姓不以为食,仅食米,”可见当时的稻米的产量很大。他还说滇池有各种鱼类,有世界上最良之鱼。其他农业地区的情形也相差不大,如威楚一带“山川清秀,壤土肥饶,地利盐井”。在曲靖等路“野无荒闲,人皆力耕,地富饶”。各地喂养黄牛、水牛、羊、猪、鸡、犬等畜禽,也十分普遍。

乌蛮地区的人们在祭祀时,亲友都会到,宰杀牛羊剁的达到上千只,少的也不下数百。少数民族视为祭祀而宰杀牛羊为吉利之事,如云南大姚的巫师在祭牧羊神的祭词中说:“今天祭了放牧羊神,我的牧畜要兴旺”。

赴云南镇守的蒙古族与色目人,也把自己的饮食习俗传播到居住的地区。云南多牛羊,在很早的时候,当地民族便普遍饮用牛羊奶,并擅长制作各种乳制品。元代云南的各民族,融合、吸收南北方做乳制品的方法,制作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乳饼与乳扇。

元朝美食,元朝美食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云南地区所产的岩盐,制法多是汲盐水用柴火煎干,铸成块盐或着筒盐。块盐坚硬味香,食时须捣碎或敲碎。还有山区百姓将块盐吊于铁锅上方,煮汤时垂入汤中,晃荡数次让咸味融入汤中。云南诸族很早就已经知道,以筒盐腌制火腿或腊肉,色鲜而有腊味香,年代愈久,其香愈烈;或者烹煮多年的老火腿,香味尤其使人馋涎欲滴。清代云南著名的宣威火腿,即规定必须以指定盐井所产的筒盐腌制。

Cola

麻食的来历?

关于麻食子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元代战争频繁,为了轻装上车,忽必烈把孙子阿南答寄养在固原一位回民家里,过了若干年后,战争结束了,忽必烈到固原去找阿南答,一天,正经过一座山,突然下起了大雨,连忙到窑洞里躲雨。

元朝美食,元朝美食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屋里有一位牧民老人索里哈,这时忽必烈走得很累,又饥肠辘辘,好生难受,索里哈很穷,连面案板都没有,他一看避雨之人气度非凡,和蔼和亲,想必是贵人,连忙洗手煮饭,急中生智,用荞面和成面团,搓成筷子粗的面条,掐成指头蛋大的方块,放在草帽边上搓滚形成面卷,下锅煮熟调些佐料,忽必烈连吃三碗,问索里哈老人:“此食何物?”索里哈不知,这时从外面飞进一只麻雀进洞避雨,索里哈一看那面卷儿很像麻雀小蛋,说应该叫“麻食子”,忽必烈点头称是,从此以后,“麻食子”的名字就传开了。

麻食是关中人常吃的面食。

它是用水面擀成圆片切条,再切成小方块,用大拇指搓成一小卷,形如耳朵,故俗称“猫耳朵”。另外将肉类、豆腐、红白萝卜切丁配以黄豆、木耳、黄花、葱花等炒好备用。水沸将麻食下入锅内,掺以炒好之菜,煮熟即可食用。吃时调以香菜末、油泼辣子、酱、醋等,尤美味可口。关中吃麻食很普遍,但知道麻食来历的人就不多了。元代忽思慧撰《饮膳正要》里就记载有麻食。他说:“秃秃麻食,一作手撇面。以面作之。羊肉炒后,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醋香菜末。”又明朝人所辑著的《居家必用事类大全》里也说:“秃秃麻食,又名秃秃么思,如***食品,用水和面,剂冷水浸,手搓成薄片,下锅煮熟,捞出过汁,煎炒、酸水,任意食之。” 据以上文献,说明在元明之际,麻食已经流行,而且是***人的食品。麻食一词,可能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当时麻食做法,与今无异,而且可以煎炒或加菜调酸汤食用。

麻食,也叫“麻食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风味小吃食品。宁夏山区的***叫它“麻食子”,川区的***习惯称之为“次面子”或“鱼儿钻沙”,中原***叫它“手撇面”、“捻面卷”,南方人叫“猫耳朵”、“空心面”。

元朝美食,元朝美食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说,早在元代牧民就开始做麻食吃,叫作“秃秃麻食”。说明在元明之际,麻食已经流行,而且是***人的食品。

麻食(麻什)是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面食,形状如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面疙瘩,中间略薄,边缘翘起,又名猫耳朵,是西北地区特有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