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查询,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盐湖区,2个县级市:永济市、河津市,10个县:绛县、夏县、新绛县、稷山县、芮城县、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垣曲县、平陆县(该数据为2019年统计)。运城,简称“运”,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
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
舜帝生于姚墟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 ,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轩辕黄帝九世孙,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舜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舜帝三十三世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在陈地建立陈国。
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重要奠基人。
舜帝生于姚墟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 ,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轩辕黄帝九世孙,是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舜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史称帝舜、虞舜、舜帝,故后世以“舜”称之。舜帝三十三世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在陈地建立陈国。
三皇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后世以“舜”简称,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重要奠基人。
公无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大明,史称明朝。在行政区划上,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在全国设十三布政使司。
山西,明代全称: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西布政司,治所太原,下辖4府20州71县。4府分别为太原.平阳.潞安.大同。
平阳府是山西布政司下属府级行政单位,下辖(6州29县)。大家耳熟能详的蒲州.解州.绛州.临汾.洪洞.运城等等都属平阳府辖。
【平阳府】是一个存在于北宋、金、明、清四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它在北宋时期归【河东路】管理,在金朝时归【河东南路】管理,在明朝时归【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俗称山西省)管理,在清朝时归【山西省】管理。【府】是明清时期【省】以下的一级政区,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地级市】一级。
明朝时的【平阳府】管辖的州县相当多,是【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治下第二大的【府级政区】,仅次于管辖山西中北部的【太原府】。当时的【平阳府】管辖着整个【晋西南】地区。
明朝【平阳府】治所在当时的【临汾县】,也就是如今的【临汾市区】,明朝【平阳府】下辖6州28县,具体有:临汾、赵城(县治在今洪洞县赵城镇)、洪洞、灵石、石楼、大宁、乡宁、襄陵、岳阳(县治在今古县岳阳镇)、浮山、翼城、曲沃、绛县、稷山、河津、闻喜、夏县、安邑(县治在今运城市区)、平陆、芮城、临晋(县治在今临猗县临晋镇)、猗氏(今临猗县)、荣河(县治在今万荣县荣河镇)、万泉(县治在今万荣县万泉乡)、垣曲、蒲县、汾西、永和等28县,以及隰州(今隰县)、吉州(今吉县)、霍州、解州(今解州镇)、蒲州(今永济)、绛州(今新绛)等6个府管州。
以上明代县级地名基本上与今天没有太大区别,除了个别经历过合并的,以及由州改县、由县改镇的,比如临晋+猗氏=临猗、万泉+荣河=万荣,又比如岳阳是指太岳山之阳,现在仅仅是古县下辖的一个岳阳镇,曾经人家可也做过【县】。
对应到今天的地名,我们可以说明朝的【平阳府】具体包括:
如今山西省临汾市辖下全境:临汾市区、洪洞县、霍州市、汾西县、古县、浮山县、翼城县、曲沃县、侯马市、襄汾县、隰县、大宁县、乡宁县、蒲县、吉县、永和县、安泽县
如今山西省运城市辖下全境:运城市区、永济市、平陆县、芮城县、万荣县、新绛县、河津市、稷山县、闻喜县、绛县、夏县、垣曲县
如今晋中市辖下一地:灵石县
如今吕梁市辖下两地:石楼县、交口县
晋南地区,大致相当于运城市和临汾市,南部为水,与河南的三门峡隔水相望,东部南段为太行山脉,西部为黄河,北部大概为灵石县、石楼县一带,山西多山,又有黄河及其支流阻隔,所以很多区域的划分比较明确,边界较为明显。
明朝时的平阳府在山西。
山西平阳的历史沿革:汉置平阳县,三国魏置平阳郡,故治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晋永嘉三年为刘渊所都,后魏置晋州,隋改郡为临汾郡,复曰平卫郡,唐复为晋州,宋曰晋州平阳郡,升为平阳府,元初曰平阳路,改晋宁路,明复曰平阳府,属山西,清因之,民国废,所治也就是今天的临汾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mdw.com/post/6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