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信息 > 正文

ca1356,Ca1356航班

  1. 为什么刘伯温已经告老还乡,朱元璋还是不愿放过刘伯温?

什么伯温已经告老还乡,朱元璋还是不愿放过刘伯温?

朱元璋从来都不见得有多信任刘伯温,胡惟庸的挑拨诬陷,引起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猜忌,起了杀心。最后胡惟庸毒杀刘伯温,朱元璋就顺水推舟了。

刘伯温出山的时候,就没有给朱元璋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刘伯温在1359年才出山,年近半百了。朱元璋派孙炎去请刘基、章溢、叶琛出山时,另两个都痛快的去了,刘伯温不知道是要学诸葛亮还是看不上朱元璋,拒绝不去。孙炎再去去请他,他还是不答应,顺便送了孙炎一把宝剑。孙炎没收他的剑,写了首诗,意思是他的宝剑应该献天子,专门斩杀不听话的人。这不是***裸的威胁吗?刘伯温马上写了著名的“时务十八策”,跑到南京献给朱元璋。

ca1356,Ca1356航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伯温虽然才比诸葛亮,但朱元璋不是刘备啊。出山就闹这么一出,朱元璋心里肯定是不爽的,要不是他写的“十八策”确实很有用,朱元璋未必待见他。

刘伯温出山后,***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短短8年时间,建立明朝,立了很大的功劳。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短短8年而已,虽然能力特别强,但是论资排辈,他的资历肯定不够的。刘备离开了诸葛亮,啥都干不了。朱元璋离开了刘伯温,大明朝仍然可以建立。

ca1356,Ca1356航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始至终,刘伯温在朱元璋心里都不会有太高的地位。就是个普通的很厉害的谋士而已,不会对他言听计从,更谈不上有多信任。

刘伯温是不是被朱元璋刻意除掉,大家不得而知,细说胡说不可取,但是老刘后来被朱元璋排挤确实铁打的事实。为啥老刘得不到一个好下场呢?最主要是老刘虽然智谋过人,玩政治也是高手,但是他终究不是朱元璋的自己人,刘伯温失势的过程是一个浙江集团安徽帮打垮的过程。

(1)刘伯温何许人也?

ca1356,Ca1356航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在元至顺年间,刘基就中了进士,所以他在元朝也是人上人。不过元朝这条破船快沉了,老刘也开始找个新靠山,作为一个有名声(进士出身),有才学(后来为老朱打天下立下大功)的人。自然有一堆人来找他,就跟现在找工作一样,老刘就像名牌大学的博士生一样,有的是工作挑。

到了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礼聘也来了,于是老刘也去了。在老朱那个阵营,老刘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朱元璋宠信,觉得这哥们真的很棒。在老朱的阵营里,刘伯温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可以说是老朱的诸葛。

(2)浙江人终究不敌安徽帮

到了天下初定,大家要分蛋糕的时候,刘伯温就开始受排挤,干活的时候都是大明人,分钱分地的时候,就有自己人和打工仔。明朝初年,朝中都是安徽帮,这其实没啥好奇怪的,因为朱元璋啥也不是的时候,边上就剩下这堆安徽兄弟,自然就封赏安徽人,刘伯温这种浙江人只能靠边站。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中国历代军师里,以诸葛亮和刘伯温最为出名,在民间里这两个人甚至被神话了,足以看出此二人的能力。

诸葛武侯大家都知道,官居蜀汉丞相,后主刘禅即位后虽依为丞相,却长管蜀汉军政大权,可一生都在践行先帝刘备的梦想,举全国之力北伐,最后病死战场之上,后世赞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刘伯温,这个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的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为何在开国以后朱元璋一直不重用他?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就是《洞天福地记》中记载的:“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元末,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就在家闲居了三年。至元二年(1336年),被元朝***授为江西高安县丞,协助县令处理政务。

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女,***害命无恶不作。

他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

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看得出刘伯温之前是在元朝做官的,之所以辞官呢是表达对***元朝的不满,后来又与当时的元丞相脱脱关于对方国珍处理的***上意见不一,又一次感叹道朝廷的***,这才静下心在青田归隐。

后来在李善长的推荐下,朱元璋请刘伯温前来相助。朱元璋是什么人?和刘邦一样,泥腿子出身,从底层爬到巅峰的人,比刘邦还要差。刘邦好歹还是个底层公务员,泗水亭长。朱元璋自幼死了双亲,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都是靠乞讨为生,这种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朱元璋认为刘伯温是因为不满朝廷的***,又认为读书人都想有一番功名大业,于是在内心里一直对刘伯温带有一些排斥,更重要的是刘伯温经常能看透一些朱元璋为了表现自己威严而做的一些事,让朱元璋觉得自己在下属面前是个透明人,毫无面子,也让他极为恼火。

从政治原因上来说,朱元璋是淮西人,随他起家的大多都是淮西党,谋略有李善长,处事有胡惟庸,打仗有徐达常遇春汤和等等,所以朱元璋认为自己的“淮西集团”什么都有了,认为刘伯温这个人可有可无。而这一点,却也是大明开国以后刘伯温不受重用的原因。开国以后,朱元璋开始着手封官加爵的事情,这一切当然是以朱元璋起兵过程中有杰出贡献的那些文臣武将先为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