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讲文明,重礼仪。
3、 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
4、 微笑是打开心锁的钥匙。
5、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6、 不学礼,无以立。
7、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8、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9、 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
10、 礼仪、礼节、礼貌、文明、文雅、文化。
这是在倡导心性修炼。“天理”指的是公平慈善,是仁爱之心。“人欲"是人的自私欲望。人为了满足私欲,必然损害他人而利己。“存天理,灭人欲",是要求人心向善,灭除恶念,形成政风清廉,民风淳朴的和谐社会。
这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理解为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消灭人的私有欲望。仁即是天理,不仁即是人欲。义即是天理,不义即是人欲。忠即是天理,不忠即是人欲。孝即是天理,不孝即是人欲。心平气和即是天理,浮躁骄狂即是人欲。是谓存其天理,灭其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
“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
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我们知道,汉字有一个根本特性就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由此可知一一“欠谷为欲”,也就是说人饿了要吃饭(食欲),正是人真正头等着的大事!难道“灭人欲”不就是“灭人欠谷”吗?居然这也能拿来当作陷害朱熹的罪证吗?还有没有天理?
论人欲与天理的关系
很多人博学多才,善于总结、追溯古代智者的理念思想,期望引经据典,深入讲解,认真传播,使得优秀的人文思想发扬光大,造福社会,实乃社会之幸,其人贡献卓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解人间智慧,才明白人生的价值。真理在实践中行走,才能领会真理的正解。伟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点不错。
朱熹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易懂,人欲难除。佛教思想可以说把灭人欲的思想践行到了极致。佛教思想让人破除欲望,得到解脱。但难道我们都要隐居山门吗?你要这样理解,你就是误解了佛教的思想,并且是彻底地误解了。
“存天理,灭人欲”,“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等思想与佛教思想不尽相仿,但又截然不同,佛教思想要深入得多,需要深入学习方得其意之一二。人是活生生的人,欲望灭尽就全归为灰烬了,世界也不叫世界了。
世界还是要精彩,人生也还是要精彩。欲望要有大欲望,当世界装在你心中,人类装在你心中,你的欲望将能得到升华。如菩萨普度众生的欲望,那是多么伟大。
人欲非是要灭掉而是要升华,把天理装人心,真正理解了天理,欲望便是为天理服务。正所谓“万物辉花唯我现,众生韶华不离心”。让大爱成为欲望,还有什么理由要灭掉欲望呢?
传统文化中的“存天理,灭人欲”一说,我的理解是这样:“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之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之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心,修身养性。通俗的理解就是要防范杜绝私欲的过度膨胀,维护弘扬社会文明及政风民风的清正纯洁,倡导健康和谐的文化道德观念。
至于“存天理,灭人欲”是出于何处,哪位哲人先言,我们暂且不论,就谈它对今有何积极意义好了。简言之,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公与私的矛盾;如何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培养人们自律互爱、诚实守信的道德行为,维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蒙古东征军没有准备充足,才是导致最终军事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杂牌的东征军
东征军由蒙、汉、高丽人组成的杂牌军,将领也来自不同的民族,内部的矛盾和对战略战术的分歧必然导致矛盾重重。比如,在文永之战中,将帅的不和就造成蒙古军的溃退。
二、不熟悉日本,也不善于水战
蒙古军对日本的地理状况根本不熟悉,更不提水战了。战前轻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缺乏战前侦察,以为大军压境,一定会让日本军队降服。
三、战术错误直接导致失败
后勤支援缺乏,比如第一次出征只是带了三个月的军粮。大战前决策犹豫,丧失最佳战斗时机。
两次东征日本,并非所谓的台风导致失败,真正的失败原因就是东征军的内部因素。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战事为“文永之役”,第二次为“弘安之役”,由于元日战争是元朝对外战争中少有的败仗,使得在各种文献中多有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
先介绍下两次进攻日本的情况
1.文永之役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燕京后,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元。在1274年,他遣使日本,想和日本通好,实际上是想让日本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同时消耗新附的南宋军(当时南宋还没有被元朝所灭),忽必烈派高丽人赵彝出使日本,宣谕日本,要其向高丽一样臣服于元朝,但日本置之不理。后来,元朝又派出了第二批使者,这次日本不但拒绝了,还斩杀了杜世忠、何文著等元朝使臣。日本的一系列行为惹怒了忽必烈,1274年10月3日,忽必烈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和刘复亨统率蒙、汉、高丽组成的联军3万余人从高丽合浦出发。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日军作战骁勇,但元军使用集团战术并加上火药武器的配合, 使得日军处于不利地位。但元军虽然在战场上压制了日军,却不擅长山地作战,无法突破***岛的山川险地进入***腹地。并且日军战斗意志顽强,死战不退,给元军也造成了不小损失,副元帅刘复亨中箭,元军撤至船上。当天夜里,意外到来的台风袭击了元朝船队,刮翻200多艘兵船,遭到了如此严重的损失,忻都等也只能撤退回国。
2.弘安之役
1279年元军征服南宋之后,于1281年春发动了对日本的第二次入侵。
元军的这次入侵规模大于第一次,一路为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领新附的南宋军十余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由庆元(浙江宁波)出发;一路为忻都、洪茶丘率领蒙军四万,战船九百艘,从朝鲜出发;过程与第一次类似,元军又被赶回了船上。最后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再一次袭击了元朝船队,摧毁了大部分元朝船只,元军溺死无数,士气暴跌,但大部尚存。
日军将领少贰景资率领数万***军乘机对剩余的元军发起猛攻,最终元军除了范文虎、忻都等人率领少量元军逃回外,其余大部被歼灭或俘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mdw.com/post/3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