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上的中原,一般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华夏文明发源之地。
南梁,可以说是华夏正朔,但确实不是中原王朝,同时期的中原王朝是北魏以及分裂后的西魏和东魏。
南梁属于南朝,北魏属于北朝。
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便在于到底是占据了中原是正统,还是华夏族走到哪哪就是正统?
当是时,北朝称南朝为“岛夷”,南朝称北朝为“索虏”,纷争不断。
最后,源自北朝的隋朝统一了天下,于是以南北皆为正统,唐朝修史之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修了10部: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均入列二十四史。
可见,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分量。
而随着我国版图的扩大,广义上的中原,后来也用来指称整个长城以内的中国。
因此,如果以广义上的中原而论,南梁也可以说是中原王朝。
《琅琊榜》是前段时间古装剧中的热播剧,是以历史为蓝本创造出来的架空历史的电视剧。虽说架空,但是看到剧中人物悲欢离合,总会不自主地代入真实历史人物中的原型去发一些思古之幽情。根据剧中内容涉及的大梁及其周边国家的概况,可以推断出所谓大梁就是以南北朝时期萧梁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梁国版图)
根据剧情分析,大梁是就是南梁,历史上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由于南梁立国者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萧衍祖父萧道赐,作为南朝宋孝懿皇后(宋武帝继母)的族人,曾担任治书侍御史。萧衍父亲萧顺之,是南朝齐齐高帝的族侄,官至首都最高长官(丹阳尹)。
萧衍早年曾担任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等职务,33岁成为封疆大吏雍州刺史。后来,齐废帝萧宝卷诛杀萧衍哥哥。萧衍以此为借口,起兵废掉萧宝卷,拥立萧宝融为皇帝。第二年,萧衍逼迫萧宝融吞进***,自立为皇帝,建国号梁。
南朝梁时州郡大都沿袭南朝齐之旧,国土面积约262万平方公里,天监中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一千二百二十二,其后多有折置,大同中增到一百零七州。梁与北魏交战于淮河南北,境界颇有出入。中大通年间,梁人大举北伐,一度收复淮北若干城镇,继而又收得汉中,侯景降梁,梁又得河南之地,但为时甚短。至侯景乱后,江北全陷于北齐,蜀中则陷于西魏,不久而梁亡。
(北燕、大渝应该是东魏、西魏)
可见,梁朝虽然一度占据有河南,可是为时很短。南梁的统治基本盘是在江东和荆州,而不是在中原。所以,南梁不能算是中原王朝。南梁能够争的也就只有正统地位了,因为萧衍本身就是学者型皇帝,对文化很有一套,搞得北魏***都吃醋不少。原本因为南朝皇族内讧,***前朝皇族,被北朝认为是没有中华礼仪之法,不再承认为正统所在,同时北魏也开始大兴儒法,与南朝争夺正统。北魏称呼南梁都是“岛夷”,南梁当然不甘示弱,称呼北魏为“索虏”,嘴巴官司上没输过。因为萧衍的缘故,北朝士大夫望之都以为正统所在,让有志于争夺正统的北魏***大为沮丧。
(虽有梅长苏,南梁还是要亡啊)
不过由于北方率先完成了军政实力的整合,后来统一南北,成为正统所在,因此北朝也被追认为正统。南朝的法统来自于西晋一脉,自然也是正统。后来的史学家干脆,把南北朝的主要朝代都列入正史,正统之论渐渐平息。
无论当代史学家如何为南朝宋、齐、梁、陈正名,认为南梁是******,应该说中原王朝。这个结论是站不做脚的。无可争论的是,北魏和短暂的西魏、东魏,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不能称为中原王朝,称其中国半壁江山较为合适。只能称其南北朝时期的不同***的更替。所谓中原王朝的内含就是统一的中国的代称,没有完成统一或基本完成统一的王朝都不能称为正统的中原王朝。按照这个标准,能够称为正统的中原王朝是秦、两汉、唐、宋、明朝***。至于元、清两朝是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但元、清有别于中原王朝的原有含义,称明清王朝为中原王朝超出了中原王朝原有之意。但元、清两朝对统一的大中华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必须给予充分肯定。不能因为元、清两朝对汉民族存存着民放歧视和民族压迫以及对江南的屠城的残酷行径而否定元、清两朝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
南梁应该属于中原王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中原王朝可以从几个方面界定:第一是统治区域。中原王朝统治区域主要是***居住区,中原的中心大概在河南的洛阳,以此辐射到山西、河北、山东、江浙、两湖、川陕一代,都城主要在南京、北京、西安、洛阳一带,随着民族的大融合,中原所代指的地区不断的在扩大。南梁属于南北朝时期,统治长江流域,但统治中心仍是靠近中原的地区,甚至有些地方就是中原地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是***主体的民族属性。南梁的统治集团是***,东晋南迁以后,长江流域的***数量急剧增加,整个南方是以***为主体,首都在南京。
别说古代,就说现代,伟大领袖***的话就最霸气、最振撼人心、最是“爷们”的话。我摘抄一些,供友友们学习、分享、共勉。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枪杆子里面出***。 △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革命是***,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一切***派都是纸老虎。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人不犯我,我不***;人若犯我,我必***。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语录,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语录洋溢着中国人的骨气、志气和锐气,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限难困苦和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锐利武器。
听听古代60句最“爷们”的话: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百学须先立志。
4、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
5、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6、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即当遗臭万年耳。”这句话比较爷们。此是东晋权臣桓温的名言。相传桓温刚出生时,有人听到他哭声响亮,就断定他长大毕竟是人中英杰,后来果然做了东晋的将军,还差点夺取了东晋王朝的江山。
当时的北方正是五胡乱华的局面,西南是李氏成汉割据***,东晋王朝偏安于东南,首都在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两汉封建自然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魏晋时期,士族势力强大,垄断着经理、政治、和文化的主导权,再加上东晋西晋八王之乱后,皇族势单力薄,皇帝年幼又多英年早逝,所以整个东晋基本上是江南士族集体执掌朝政,生活奢侈腐化,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东晋王朝内忧外患,根本无暇收复中原。
但在桓温执掌兵权后,主张收复失地,他首先西征灭掉了成汉,进而威望大涨,一时权倾朝野,接下来的北伐也是节节顺利,一举打到了中原地区,眼看西晋的江山就要恢复了,可天不遂人愿,桓温在河北地区大败,仓皇而逃回江南,北伐功败垂成,北方重新陷入混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mdw.com/post/3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