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美食 > 正文

少数民族美食,少数民族美食有哪些

  1. 贵州少数民族特别美食“酸肉”是怎么做的?
  2. 你见过的少数民族“吊脚楼”有什么特色?

贵州少数民族特别美食“酸肉”是怎么做的?

我是贵州的,我家是汉族,家里也做酸肉,做法如下:第一步:把肉洗净煮熟(七八成熟就可以了)然后切片;第二步:把配料(胡豆、豌豆、黄豆、糯包谷炒香,)然后磨细备用;第三步:将肉片和磨细的谷物拌匀,加入微量的食盐,装入坛子内腌制半个月,抓出来装在盘子里蒸上十分钟即可食用,味道酸酸的。

就像湖南人吃辣,四川人吃麻,上海人吃甜,贵州人呢,吃酸!

贵州人对“酸”情有独钟,在他们的字典里,酸是不可或缺的必选项之一,就说这酸汤,吃个丝娃娃,分酸汤和原味;吃个火锅,还是分酸汤、清汤和麻辣。

少数民族美食,少数民族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大概也因为贵州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只要是树多林子多的地方雨水自然就不会少。因为这种潮湿的气候,烟瘴弥漫,通过制作酸汤来维持身体机能,提高食欲,帮助消化和止泻。

久而久之,就成了真爱了。

贵州人吃酸,品种也很多。酸汤类,有素酸、红酸、白酸、臭酸等;酸菜类,有酸萝卜、酸***等;酸料类,有糟辣椒、酸盐菜等。

少数民族美食,少数民族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酸汤鱼的酸汤就讲究了,分白汤和红汤。白汤用米汤、红汤用小西红柿发酵制成,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再加入自家一些秘制的材料,制出的酸汤,酸而不涩、清冽爽口,就着汤我就能吃好几碗饭。

其实太纯正的酸肉,百无禁忌的壹周君还是吃不习惯,但对“无酸不欢”的贵州菜却是情有独钟。

其中,特色美食“酸肉”,由生鲜肉腌制而成,是贵州荔波特色美食。在贵州,家家户户都有坛子,都有一手祖传的腌制酸肉技术。

少数民族美食,少数民族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说怎么做,其实也不复杂。

生鲜肉,最好是猪头肉,剔去骨,连皮一起置于炭火上,将皮烧焦,用刀刮去焦黑污物,切勿用水刮洗,刮净后肉皮呈金***,然后切薄片盛入盆中。

你见过的少数民族“吊脚楼”有什么特色?

曾到湘西凤凰古城游览,见过苗族、土家族的传统民居“吊脚楼”,亦称之为“吊楼”,我所见之吊楼或沿着沱江两岸或依山而建,大多为两层或三层的木石结构楼,下面一层是柱子支撑,多放置杂物或养殖家畜,可以起到通风干燥的作用。二楼三楼住人,大都建有阳台、栏杆扶手,可以晾晒衣物,可凭栏远眺,可接待朋友,可烹茶饮酒,实为当地的舒适住宅。这样的设计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长期发展而来,充分显示了少数民族应天顺时因地制宜的智慧

那年游览土家族吊脚楼,领略了土家族吊脚楼的风姿,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小律:

《烟雨凤凰城》

(凤凰古城,夜幕下华灯楼船处处笙歌,游人如织商贾

云集抛掷年华,只有在清晨雨巷,才可领略沈从文笔端流淌的诗情和黄永玉淡抹浓妆的画意!)

细雨微风江水青,

凤凰栖梧土司城。

笙歌夜夜唱春晓,

远客熙熙曙色生。

吊楼青石滋弄巷,

说一说最熟悉的重庆吊脚楼。吊脚楼是一种古风建筑,反映的是最真实,最百姓话的风格。 至今为止,有一部分人还居住在吊脚楼,有些甚至在进行着一些小吃 早餐之类的商业活动,重庆味十足。

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有的吊脚楼为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底层不宜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第二层是饮食起居的地方,内设卧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内。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这里宽敞方便。由于有窗,所以明亮,光线充足通风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宽宽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大排长凳,家人常居于此休息,节日期间妈妈也是在此打扮女儿。

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