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主体
1.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地开展活动的参与体验者,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主体。当旅游目的地形象发出信号,旅游者是主要接受者。他们是评价旅游目的地形象好坏的主要客体。
2.当地居民。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整体,他们会对自身所在的地方形成认知形象,旅游者作为外来因素,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承载量等都有一定影响,他们是否接纳旅游者、对旅游者的态度和行为等都会影响旅游活动。
而接受与否主要源于他们对所在地方产生的认同感和地方精神,同时,旅游者对于城市印象、旅游地当地民俗、社区精神等都是以当地居民精神面貌、文化***、经济生活评判为主要内容的;此外,当地居民也会有旅游需求,会对当地旅游地产生认知兴趣,转化成旅游者身份。
3.规划设计师。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以旅游者的感知形象为基础,通过旅游规划设计师的构思和设计创造出来的,所以除了旅游地和当地居民意外,旅游目的地形象还应包括:旅游地的形象策划、旅游形象塑造策划及宣传推广等旅游从业人员,他们超越大众的认知水平,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对旅游地形象予以客观、科学、的感知、评估。能够促进旅游地形象科学建立。
以上三类都是旅游地形象的主体,三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需求和感知不尽相同,但三者之间存在互动的认知关系,共同构成旅游目的地形象主体。
换种说法就是旅游景的定位破题。下面就勇先创景总结的破题五招来介绍。
1、狠招——抢先定位法
都知道打仗时要抢占高地,而定位也需要抢占***、产业、文化、产品等高地。也就是在这些***、产业、文化、产品等不成熟、等级尚不明确、衡量标准或依据很模糊、不易明确的前题下,先发制人、抢先定位。夏家勇院长在做湖南大围山时,就抢占了浏阳河的源头文化这个高地,将大围山的形象定位为:“浏阳河源· 养生天境”。
2、巧招——比附定位法
也称“借光法”。适用于项目地知名度不高,但和知名度、美誉度都很高的相似的旅游地有某种联系。那么为了快速传播,让旅游者了解,可使用此法。如勇先创景在给日照花仙子命名时,就根据日照属于山东仙境海岸,花仙子所属村落又以种植花卉起家。所以定位顺序是:仙文化+花文化=花仙子。
3、奇招——反弹琵琶定位法
不是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来定位,而是用逆向思维方法来定位,为的是与参照对象形成极端对比。因为极端的事物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处在中间的或平常的事物不容易引起注意。当形象的这一头已经被人占据了,而如果能站在另一头,就可以与参照对象构成强烈的对比。如在做河北驾游村项目时,因当地***在太行山中,无论是人文旅游***、自然旅游***、现有产业等角度来说都乏善可陈,但驾游村包含了太行工艺的大部分,因此放大平凡的太行工艺,在中国这个层面提出“太行工艺之乡”,起到了以小博大的效果。
4、妙招——差异定位法
是在公众心中已有的形象类别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建立一个新的形象类型,先占领该类型的有利位置。区域内的很多乡村,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突出自身特色,显示差异,打造不同。如勇先创景在做国家级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示范点——十里画廊时,就在山水观光文明于天下的阳朔,提出“六族养生”的新概念,用文化+养生突出特色,用差异化的养生休闲留住游客。
5、绝招——独立定位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mdw.com/post/23046.html